首页

伊莎女神原创

时间:2025-05-26 10:45:42 作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义何在 浏览量:73450

  在不久前结束的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上,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看到,选手们在赛场上不仅展现出了从容自信,更重要的是他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着清晰的目标,并对如何实现目标有着明确的规划。

  众所周知,有规划的人生才能走得更稳妥。近年来,教育部在加强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的同时,引入了生涯教育的理念,鼓励高校将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融入学校招生、学生培养及就业的各个环节,帮助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但是,也有一些学校的生涯教育实践性和实用性不强,对学生的帮助不大,甚至成了部分学生口中的“水课”。

  那么,到底要不要进行职业规划教育?什么样的生涯规划教育是科学有效的?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上找到了部分答案。

  职业规划:在“旷野”中找到方向

  一名大学生说,同学中间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人生是旷野而不是轨道。言外之意是人生有很多种可能,过多的规划有可能会捆住自己的手脚。

  这种观点看似自由洒脱,但实际上却忽视了规划对于人生方向的重要指引作用。

  “这其实也是当前我们学校就业工作中的难点。”北京科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刘晓杰说,今年春节《哪吒之魔童闹海》爆火后,很多大学生都在讨论该片导演饺子(本名杨宇)的成长经历。不过从大学生就业工作角度来看,“他学了4年药学,最终因为动画成功,虽然他成功了,但是如果他一上大学就学习相关专业,也许会更早取得成绩”。

  刘晓杰多年从事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她介绍,从现实情况看,那些未思考未来职业目标的学生,就业结果通常不如那些有思考并梳理过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并不禁锢,而是让学生对未来的这片“旷野”进行更理性地思考。了解“旷野”上哪些方向杂草丛生、哪些方向一片坦途,“旷野”上的路应该怎么走。”刘晓杰说。

  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的赛场上,来自沈阳工程学院的郑云一给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可能大家都会好奇我一个小女孩为什么要选择能源电力行业,我们都了解到电厂有高温、高压、高噪音的环境。”外表看起来文文静静的郑云一,她的职业目标是进入电厂做一名集控运行巡检员。

  郑云一的选择缘自家里三代电力人的熏陶。她的祖父曾是辽宁北票发电厂的一名供热监察,父亲是电力企业质量巡检员,“家人对电力事业的坚守,让我从小埋下成为集控运行巡检员、守护万家灯火的种子。”郑云一说。

  仅有一腔热情,理想依然“悬在半空中”,无法真正落地。

  就像郑云一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所说的那样,她一进入大学就确立了职业目标,“但那时比较浅显地认为,只要把自己的专业课程学好了,未来就一定会有很强的竞争优势”。郑云一说,直到她第一次走进电力企业之后发现,企业现在不只需要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专业型人才,还需要既有知识又懂实际操作的技术型的能手。“所以我不断补齐实际操作层面的短板,多次走进电厂去实习,增加自己实操演练的机会。”

  一位高校带队老师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最大意义是唤醒,唤醒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了清晰的规划意识后,学生便可在大学学习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或科学规划未来的职业。

  郑云一还加入了学校的集控运行仿真协会,虽然集控运行课程是专业必修课,但是课堂上更多是理论学习,而在协会,会有集控运行的仿真模拟软件,老师也会预设故障数据库,“我们每次模拟训练可能会遇到20多种故障问题,要在短时间内对这些故障进行诊断,然后提出应急处理方案。”郑云一说。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涯发展中心主任沈雪萍在第一届、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都担任了评委工作。在她看来,那些真正能脱颖而出的学生都有扎实的职业规划作为支撑,“那些对目标职业的生态了解程度越深、同时在学校有针对性地对职业胜任能力进行提升的学生,就越能在比赛中有更好的表现”。

  生涯教育:提前规划而非分数至上

  不少学生和老师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认为,职业生涯规划不应仅从大学起步,而应更早开始。

  “仰望星空,逐梦星辰,我的意向岗位是行星遥感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丁乙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上的表现让不少现场观众印象深刻。

  丁乙从5岁开始就格外喜欢仰头看星空,8岁时拥有了第一台天文望远镜,14岁时发现了第一颗超新星,至今喜爱天文已超过15年。他现在所学的专业是测绘科学与技术,将来意向岗位是行星遥感研究员。

  沿着儿时的兴趣找到了一条职业发展道路,丁乙无疑是幸运的,更是坚定的。

  几乎每个人小时候都喜欢看星星,不少专家说每个仰望星空的孩子都充满了对未知的好奇,这种对未知的好奇是一切创新的源泉。但现实是,“抬头数星星”的孩子并不少,而把好奇和探索一直持续下去并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融为一体的并不多。

  “学什么就能干什么,这很重要。但是现在不匹配的情况非常普遍。”刘晓杰说,不少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对大学想学什么、将来想从事什么工作没有特别明确的想法。

  国家也意识到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提前。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各地要制定学生发展指导意见,指导学校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生涯规划等方面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正确认识自我,提高选修课程、选考科目、报考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自主选择能力。普通高中新课程专门增设了技术、研究性学习等课程,并在相关学科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具体要求。指导各地各校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开设指导课程、举办专题讲座、开展职业体验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学校会专门组织学生用两周左右的时间,深入到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去,了解不同行业的发展状况及对人才的需求。

  不过现在中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一些指导高考考生填报志愿的商业机构,在指导考生和家长时,不是从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征等实际情况出发,而是更多地从分数出发,“不是在规划生涯,而是在规划分数,最大的原则就是别浪费分数。能读985就不要读211。”刘晓杰说,这导致部分孩子在上大学后感到迷茫,没有能力对专业和职业发展做出更好的规划,而一些专业只有参与了实习和实践才能找到更好的机会,但是部分孩子没有做好准备,不愿意走出来,这直接影响到就业。

  “其实举办大赛的目的,就是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就。”教育部高校学生司(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司)副司长吴爱华说,让学生把大赛作为契机和抓手,在老师的帮助下对自己做出理性的分析和梳理,更加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同时做好自己职业成长路径的规划,一步步朝自己的目标前进,“在这个过程中朋辈的影响也很重要,从校赛到省赛再到全国总决赛,这么多同龄人,可学可借鉴就在身边,对广大学生来说都是激励”。

  职业生涯教育的意义不在于是否能成功找到一份工作,而在于唤醒学生理性分析自己和社会的意识,并拥有面对变化调整自己的能力。正如吴爱华所说:“大赛就是生涯教育的大课堂,这个课不是教知识,而是让学生们行动起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珲春哇斯托克欢乐岛开园 俄罗斯风情引游客打卡

获取流量确实有“潜规则”。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是,与记者交流的MCN直接从业者或关联者都提出了使用化名的要求,有的非常坦率:“或多或少有不规范的地方,还是不要实名了”。

“狮子山下—华中巡演音乐会”南昌开演 冀促赣港青年交流

“青绿千载,山河无垠。”2月底,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在北京将有一场演出。春节假期一过,主演孟庆旸就满怀热情,投入到紧张的排练、准备工作之中……首演两年多来,“青绿”团队已走过50多个城市,演出超过400场,孟庆旸参与的演出超过了300场。“百场如一,是东方演艺集团对演员的要求,更是‘青绿’团队每一名演员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孟庆旸说。

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推动《利雅得外观设计法条约》成功缔结

农民趣味运动会上,加油助威声此起彼伏。果蔬套圈、编草绳、颗粒归仓等趣味竞技项目,贴近农民生产生活,让农民群众在欢乐中定格丰收的喜悦。此外,直播带货达人也利用手中的镜头,现场助农直播,引导广大网友参与消费助农活动。(完)

《黑神话:悟空》背后的陕北说书人:“跨界”合作助传统文化“破圈”

有记者提问:我们注意到,3月15日是第二个“打击伊斯兰恐惧症国际日”,联合国大会当天通过了“打击伊斯兰恐惧症的措施”决议,促请会员国采取必要措施打击针对穆斯林的仇恨和暴力侵害行为。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国家医保局:截至去年底,全国九成以上统筹地区已开展DRG/DIP支付方式改革

江南丝竹特有的音色飘荡在异国风情的街头,引得过往的德国友人纷纷驻足聆听。“太仓是德企之乡,每年都有啤酒节,我们用传统的乐器演奏异域之音,正是希望借此机会展现文化的交融之美。”周舟认为相比于中式音乐中意象与情感交织,演奏者需融入个人的理解才能赋予作品更深的内涵,西洋音乐则更多地依赖精确的技法与和声结构,虽然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在音乐的世界里,它们终将找到共鸣之处,共同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进步。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